綿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簡介
2012年6月29日,根據中共綿陽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關于設立綿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批復》(綿編發【2012】135號)文件精神,成立綿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為綿陽市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局管理的事業單位。核定事業編制30名。經費形式為核定收支、定額(全額)補助,列為社會公益類。2012年11月23日,中共綿陽市委、綿陽市人民政府向綿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負責人授牌、授印,綿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正式成立。
中心主任文建芝,中心副主任陳碧華、張希。中心下設辦公室、非遺部、創編部、退管部共4個部門。中心目前擁有初級專業技術人員6名,中級專業技術人員17名,工勤人員2名;本科學歷10人,大專學歷1人,中專學歷12人,初中學歷2人。
中心主要職責是:負責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總體規劃的草擬,負責全市市級及以下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標準的草擬;負責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調查、收集、發掘、申報、評審、研究、保護、宣傳、培訓、交流、咨詢、展覽、保護規劃起草、數據庫建設、理論研究等有關具體工作的組織實施;負責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調查、申報、評審、保護、宣傳、培訓、交流、咨詢等有關具體工作的組織實施;負責地方民族民間文化(含川劇)的調查、研究、傳承、保護、開發等工作;組織開展文藝精品創編;代管市藝術劇院、市藝術中心退休人員的日常管理等工作;承辦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交辦的其他事項。
近年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普遍推開,各地的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陸續啟動。一個在政府大力推動下、在社會關注和支持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正在穩步、健康、有序地開展。自2005年開始,綿陽市正式啟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按照中央和省上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確全市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方針、目標和要求。
保護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許多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一個社會成員的關注和參與。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非遺中心全體職工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一定會不斷取得可喜的成績。
地址:綿陽市游仙區芙蓉路北段9號
電話:0816-2234977
傳真:0816-2234977
網址:www.qqgebb.tw/
綿陽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關于公布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
(06/13)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第五批四川省非遺代表性項目和第一、二、三、四批四川省非遺擴展項目的通知
(01/02)文化和旅游部關于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
(12/13)綿文廣新辦發〔2018〕48號 關于開展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工作的通知
(06/20)綿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公布第五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和市級非遺擴展名錄的通知
(01/29)四川省文化廳關于《四川首屆鄉村藝術大展》作品征集的通知
(12/08)文化部關于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
(12/04)文化部關于公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
(12/04)文化部關于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
(12/04)國務院關于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
(12/04)
